中文名称:中华当代医学杂志
刊物语言:中文
刊物规格:A4
主管单位:中华新闻出版总会
主办单位:中华新闻出版总会
创刊时间:
出版周期:双月刊
国内刊号:43-7781/R
国际刊号:1729-1461
邮发代号:
刊物定价:0.00元/年
出版地:河北
时间:2025-07-04 11:19:54
一想到要写论文,脑袋就隐隐作痛;再想到发论文,更是愁上心头。这种煎熬,对于那些在毕业、职称晋升道路上苦苦挣扎的科研人而言,无疑是一场噩梦,甚至有人因此陷入了抑郁的深渊。
学术论文写作能力,实则是一种需要系统学习与长期积累的能力。当然,对于那些手握丰富资源的人而言,或许能另辟蹊径,但对于普普通通的科研小白来说,这条路却布满了荆棘与坎坷。
那么,究竟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学术论文能力呢?这无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。学术论文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体系,感兴趣的研友们,不妨自行查阅历史推文,即:“发论文需要具备的八大能力”。而在本条推文中,张老师更想深入分享的是,如何切实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学术论文能力。在了解所要掌握的学术论文能力的基础上,仅仅知晓这些还远远不够,更为关键的是要明确具体该如何付诸实践,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,逐步积累起属于自己的学术论文能力。张老师接触过众多研友,他们确实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,但方向似乎有些偏离。在这种情况下,许多努力与投入都可能沦为沉没成本,即便非常努力,也可能得不到相应的回报,这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,无疑是一种负面的打击。这也是张老师撰写本条推文的初衷所在,不仅希望与大家分享需要积累哪些学术能力,更想分享如何去积累这些学术能力。
第一,读文献,读好文献,好读文献。一篇学术论文动辄大几千字,近年来更是朝着一两万字的工作体量发展。对于众多科研工作者,尤其是科研新手与小白群体而言,如何能够码出这么多字,无疑是一项严峻的挑战。姑且不论逻辑是否清晰、内容是否详实、观点是否合理,若再加上这些要求,那便是一篇至少合格的学术论文,这样的要求无疑更高了。正所谓“没有输入,谈何输出”,学术论文能力培养的基石便是读文献,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。文献的种类繁多,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,理论专著、期刊论文、网络资讯等较为常见,当然还有其他多种类型,但这三种相对更为普遍。这既包括日常的广泛阅读,也包括为了撰写一篇学术论文而进行的专门阅读。这两个方面都不可或缺,但对于学术论文写作而言,专门的阅读更为重要一些。比较建议的做法是:理论专著、网络资讯更多作为日常阅读材料,期刊论文则更多作为专门阅读材料。当然,这并非绝对,期刊论文中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文章,同样适合日常阅读。其二,要读好文献,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哪些才是真正的文献。每个话题涉及的权威理论专著,无疑是好的文献;C刊的论文,尤其是那些发表在优质C刊上且引用率高的论文,当然也会因领域、学科、话题的不同而有所差异,同样是好的文献。但需要明确的是,并非所有C刊的文章都是好文献,也并非非C刊的文章就不是好文献。其三,好读文献,就是要养成经常读文献的习惯。通过文献阅读,我们可以积累论文素材;通过文献阅读,我们可以学习论文写作的经验与技巧;通过文献阅读,我们可以培养写作的感觉;通过文献阅读,我们可以紧跟实时话题与研究趋势。
第二,文献阅读离不开资料摘录与阅读笔记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:读了很多文献,却发现读完就忘得一干二净;读了很多文献,却发现想用资料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。作为普通人,我们很难做到过目不忘,尤其在信息大爆炸的数智时代,做好笔记、记录和摘抄就显得尤为重要。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”,这在数字阅读时代依然适用。那么,如何做好笔记与摘录呢?这同样是一项系统性的经验与技巧,后续推文将再与大家详细分享。
第三,一篇一篇去撰写学术论文。仅仅阅读文献是远远不够的,即便做了笔记也远远不够。学术论文水平的积累与培养,正是在一篇篇论文写作的实际训练中逐步提升的。这也是张老师一直强调的重点所在:论文需要不停地写,更不能停上半年多甚至一年多都不写一篇学术论文。很多毕业的博士都会有同感:好不容易熬到毕业,结果新人的琐事又多,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写论文,甚至自己心里也不想写。这样一年后、两年后,突然发现环境变了、套路变了,自己竟然不会写论文了,更准确地说,是自己写出来的论文就是发不了。这是因为,时间久了,手会生疏;时间久了,也会跟不上论文圈的变化节奏。
第四,尝试去审稿,多去审稿。张老师一直建议大家,多去审阅其他人的稿子,多争取做期刊的审稿专家。如果期刊招募审稿专家,自己就要努力大胆地去申报;在投稿系统注册时,通常都会有一个选项,即“是否愿意审稿”,这时要大胆地勾上。即便没有这样的审稿机会,也可以与同门之间、好友之间互相审阅稿子。多审稿,就能了解其他人是如何撰写论文的,能够洞悉论文圈里同行的关注话题。多审稿,即便审到的稿子水平一般甚至很差,那么也能通过这样负面经验的积累,进而让自己规避掉那些不好的学术论文撰写习惯或形式。